知艾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701|回复: 1

她的手机是艾滋病人的生命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访王克荣非常不容易。这位中国惟一荣获英国贝利·马丁奖的护士太忙了,总是刚说上没两句,就被她的手机来电打断——

  “王姐,我把药吃错了,晚上的药早上吃了,有事吗?”

  “王姐,我怀孕了,我想要孩子,可以吗?”

  “王姐,我正收拾鱼,手扎破了,这鱼还能吃吗?”

  电话那端的问题千奇百怪,都是艾滋病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拿过王克荣的手机,发现里面存着700多个号码全是艾滋病人的。作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护士长、北京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每个艾滋病病人来到地坛医院,王克荣都会递上名片,并一再叮嘱:“有事找我。”她还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接听回复。”

  王克荣1997年调到艾滋病房,与这一特殊群体接触的时间越长,她越感觉,他们需要帮助,不仅是在病房里,出院后,他们在心理、社会交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需要关爱。

  一天,一个小伙子来医院取结果,当看到HIV(艾滋病毒)呈阳性的报告单后,他没有像多数患者那样表现出沮丧、绝望或愤怒,而是反常地平静。这引起了王克荣的注意。她知道,患者得知病情的瞬间、24小时、48小时,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点。

  24小时后,王克荣给小伙子发了一条短信:“小刘,你在哪?”回复很简单:“我挺好的。”48小时后,王克荣又给他打了个电话:“小刘,你在哪呢?”这次小刘没吭声就挂断了。王克荣再打,他不接。王克荣预感不好,赶忙给他发短信,小刘终于回复了:“我在河边呢,不想活了。”这一天,王克荣举着手机和小刘聊了很久。小刘告诉她,再过22天自己就要结婚了,喜帖都发了,压力太大了。
“小伙子,两天后我们要去河南艾滋病村,你跟我们一起去吧,真想死也不差这一两天。”小刘跟着王克荣去了,当他看到村子里很多艾滋病患者尽管经济条件极差,还在正常种地、养孩子,很受触动。在王克荣的鼓励下,小刘将真实情况告诉了未婚妻,未婚妻也做了相关检测,没有感染。炼狱般的痛苦过后,未婚妻最终接受了他。

  王克荣的手机,成了艾滋病患者的一条生命线。

  她说,如果有一天,一个艾滋病病人能坦然地告诉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大夫,自己是HIV感染者,而听者不再如临大敌,视若猛兽,那就是她可以停下来歇一歇的时候。

  本报记者方芳RJ181插图:田凤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0-5-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 祝福 好人
股票软件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为防艾公益性网站,志愿者建议仅供参考,请以医院诊断为准,感谢优尔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寄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艾家园 ( 粤ICP备20006108号

GMT+8, 2024-12-22 13:46 , Processed in 0.1463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