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318|回复: 25

看到了一个恐怖的消息,还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1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IV核酸定性检测技术

  来源:  日期:2011-4-3 (共有 0 条评论)我要评论
HIV病毒感染机体后,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病毒复制,当病毒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感染者的血液中将依次出现病毒的核酸分子、病毒抗原,以及针对该抗原产生的抗体分子。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借助于病毒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判断病毒的存在。虽然目前检测仪器自动化程度以及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不断地提高,但每年仍有与输血相关的HIV感染病例发生。这些病例绝大多数(超过90%)来自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献血。所谓病毒窗口期,是指从病毒感染到机体产生抗体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大量复制,但常规的抗体检测方法检测为阴性,因此,仅通过抗体检测对血液进行筛查仍有一定的风险。对于HIV病毒而言,一般病毒感染后22天,能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到血液中病毒抗体的存在,而早在病毒感染第11天,即可以在感染者的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分子,因此,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明显缩短病毒的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水平。目前所研制的HIV核酸定性检测试剂主要用于血液的筛查(Schreiber eta1.,1996)。
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液筛查,最早是从血液制品领域开始的。1998年,欧洲要求从1999年7月开始对所有在欧洲销售的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和最终制品进行HIV-l和HCV病毒的核酸检测,而德国率先在1999年4月份开始执行核酸检测。美国在1996年由HDA发起,开始在血站系统内评估使用核酸检测技术对于血液安全的影响。在随后的临床评估实验中,在超过两千万份献血者血样中共发现了7份HIV-1核酸检测阳性而抗体检测为阴性的样品,说明核酸检测确实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因此,自1999年,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将HIV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液的常规筛查。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也纷纷开始采用。澳大利亚是亚太区第一个采用NAT检测的国家,其起因正是在1999年发生在墨尔本的一例由输血引起的HIV病例,这是自1985年澳大利亚开始对血液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后发生的第一例经输血传播的艾滋病病例。这一事件直接促使ZF认识到单独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并不能保证血液足够安全,并随即在全国引入NAT核酸检测。相似的事件发生在新加坡,一位经血清学检测为阴性的献血者的血液导致了两个受血者感染HIV(分别输注了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成分)。后续的跟踪研究表明,该献血者处于检测的窗口期,其血液中HIV病毒浓度约为40拷贝/ml,而血清学检测为阴性,必须要采用核酸检测方法,但由于病毒载量较低,只有使用单人份检测方法(individual donationtest,IDT)才可以检出。因此,新加坡也迅速在全国开始实行血液的核酸常规检测。目前,全世界每年供血量的58%经过了核酸检测。仅在亚太区,已有10个国家和地区正式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常规筛查。
自从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常规检测以来,全球范围内共发现了至少73例确认的HIV-1核酸检测阳性、而抗体检测为阴性的献血者(数据来源:2006年ISBT和AABB会议摘要)。仅在1999年~2002年间,美国就发现了12例,而美国的每单位供血传播HIV-l的概率也由采用NAT前的1:676 000降低到了l:21 35 000(Dodd et a1.,2002)。
随着在血液筛查系统中的应用,核酸检测技术本身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其中自动化检测设备和单人份检测(IDT)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最初的核酸检测技术是将不同样本等体积混合后进行检测,混样的规模为6~24,甚至48份不等,因此称为混样(poo1)检测。当混样后的样品出现阳性时,需要对该混样的所有组成样品进行拆分检测,以确定最终的阳性样品。采用混样检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认为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比传统血清学方法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即使将多个样品混合后,仍然可以检测到样品中很微量的病毒核酸。另一原因是由于核酸检测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检测步骤多,检测时间长,如果日常对每一个样品进行分别检测将导致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并将影响到合格血液的发放速度。因此,在核酸检测初期,很多用户都采用混样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及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采用全自动检测平台对所有样品进行单人份检测,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血液周转速度。
目前发展的自动化检测平台已经无需对检测实验室进行物理分隔,可以不再区分扩增前区域和扩增后区域。在降低了对实验室的空间需求的同时,自动化也降低了对使用者的技术培训的要求。最新的自动化平台采用全密闭式设计,样品被装载到系统后,会自动完成从样品核酸捕获、核酸扩增到产物检测的全过程,并且可以自动进行检测后产物的灭活及系统的自动化清洗。整个过程在一个全密闭式空间内进行,不但保护样品在检测过程中的安全、结果的稳定,同时给操作者以最大的安全保护。自动化不但可以减少可能的人为操作失误及样品污染,也更利于实现检测的标准化。当然,自动化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通量。目前的全自动平台可以在8h内完成对400个样品的单人份检测,或者在14h内完成1000个样品的检测。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样本的单人份检测成为可能。单人份检测相比混样检测灵敏度更高,可以更进一步缩短窗口期,如对HIV-1的检测,从11天(mini-pool,小样本量的混合检测)缩短为7.6天(IDT,单人份检测),缩短30%。2004一年美国报道了自1999年采用核酸检测以来的第一例由输血感染的AIDS病例,献血者血液的抗体检测和混样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而采用IDT检测则证实为阳性(Delwarlt et a1.,2004)。如果采用单人份检测,这起HIV输血感染将会避免。同时采用单人份检测不需要对样品在检测前进行混样操作,检出的阳性样本不需要进行拆分,因此使得整个检测流程顺畅,可以加快血液的周转,提高利用率。截至2007年9月,全世界有至少28个国家、上百套自动化系统在采用单人份检测方法进行血液筛查检测。
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HIV-1感染者预计已经达到70万,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经由2005年的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变为以性传播为主,仅2007年的5万新发感染者中,有56.9%是通过性传播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这个趋势意味着,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正在从高危人群向正常人群转移。随着HIV-1感染人群的改变,献血人群中感染HIV-1的概率尤其处于早期感染的概率也在发生改变,对血液筛查的要求及能力也应有所改变。如何在今后尽量控制这一传播途径,保障我国的血液制品及医疗用血的安全水平,是每一个血液供应行业的相关人员的责任。相信随着对输血安全的不断重视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核酸检测技术将逐步用于我国血液筛查,提高血液的安全水平。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奋的消息是  抗体在22天  就可以用酶联放大检出!那上面说的,用了核酸技术以来一共全世界至少有73例核酸检测阳性,而抗体阴性! 这个 是不是说抗体检测不出来,是因为还在窗口期之内!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8-19 1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奋点是?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8-19 1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怎么看完,我知道看完,我恐怖了。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奋的是22天酶联试剂就可以检出!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8-1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很早就看过了。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8-1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准确。没用的,国内承认的是抗体检测,3代6周,4代4周,不可能是22天。放心吧。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我是说22天就可以检出!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8-1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你还在啊...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壳虫 发表于 2012-8-19 16:44
淡淡,你还在啊...

唉,没事干嘛啊!常来看看!226天三甲酶三阴了!兄弟你也没事啊吧!
股票软件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为防艾公益性网站,志愿者建议仅供参考,请以医院诊断为准,感谢优尔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寄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艾家园 ( 粤ICP备20006108号

GMT+8, 2024-12-22 18:54 , Processed in 0.1486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