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8-18 2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处了解到,目前在全球的血液供应中,还有接近40%的血液未进行任何输血病毒的筛查就直接用在病人身上,而这些血液大多来源于落后地区和国家。
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专家介绍,提高血液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对传染病进行检测,重点针对艾滋病,而在这一点上,我国目前的用血情况基本上是安全的。“然而,任何科学家或者机构都无法保证输血能达到‘零风险’。”据本报记者介绍,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输血风险大概在百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之间,“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输血安全也接近这一水平。”
此外,我国目前已经有不少血液中心采用了更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在感染HIV的窗口期,用HIV核酸检测的方法,7天后就能精确的检测出艾滋病的感染状况,准确率在99.99%以上,专家解释说,传统的血液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测定或血清学检测。但是,在献血者感染病毒到其产生病毒抗体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我们通常称为“窗口期”,采用传统的血液检测方式,有些风险可能会被忽略。
而核酸检测技术则缩短了“窗口期”,为采用这种技术的血液中心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敏的病毒检测方法。例如,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感染两个月后才能发现丙肝抗体,而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可在感染的五天内就发现丙肝病毒RNA(核糖核酸)。
因此,我国近几年来对核酸检测在外血液筛检的应用很重视,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对血液进行HBV、HCV、HIV NAT筛检的国家,新加坡、中国香港也已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血液进行NAT筛检; 德国和荷兰从1997年起就开始NAT筛检的尝试,英国和法国的部分血站也从2000年起开始了NAT血液筛检; 美国则从1999年3月开始在FDA新药审核程序下使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常规血液筛检,从而降低了输血病毒传播感染的风险。据相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已有14个省份开始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来保障公共用血的安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