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373|回复: 14

我的CD4 数值,大家帮我看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拿到报告,大家帮我看看,


CD3  665
CD4  87
CD8  554


CD4/CD8绝对计数比值  0.16


病毒载量没测,

就这些数字,我快完蛋了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1-6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只要没有症状出现 赶紧开始服药吧  记住每天早晚按时服药

  事情既然都发生了 就认命 现在开始多赚钱  为了那一天努力 努力 再努力

    我朋友吃的一线药 副作用很大 我闻了几次都想吐!!!!!!!!!!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算好的 我的CD4 才16    已经开始吃药了。

赶快做一个病毒载量开始吃药吧,

我从开始检测、确诊、检测CD4、确定治疗方案、检测病毒载量、拿药、吃药,一个月内全搞定。

这一个月的状态一辈子都忘不了,感觉死了有活了一次一样。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拿到药了 拉米  奈韦  司他 ,3种。这几天全身起皮疹了,明天开始服药,我们这体检居然自己出钱,上午抽血测肝,肾,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检测病毒载量要自己掏钱??那个医生还要我买 复方新诺明  服用,
股票软件开发
发表于 2012-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每月一天的免费CD4检测  其他都要自费掏钱 你难道还想体检测病毒量也免费???? 你太天真了 中国没有那么好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卫组织说,司他夫定药物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治疗艾滋病的第一选择。不过,司他夫定会引发神经疾病,导致手脚麻木、灼痛以及脂肪萎缩,甚至“致残、致畸”。
    世卫组织艾滋病防治部门的西沃恩·克劳利博士说,世卫组织2006年首次建议各国逐渐淘汰司他夫定。眼下全球超过400万人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中约一半药物含司他夫定,较2006年减少80%。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卫组织提供了对人体危害相对更小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如齐多夫定和泰诺福韦,认为它们是“同样有效的选择”。
    齐多夫定由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公司率先投入市场,其专利2005年到期。印度奥罗宾多公司和兰巴克西公司等制药商生产一些未注册齐多夫定药物。美国制药商吉利德科技公司制造泰诺福韦药物“Viread”。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类抗击艾滋病的历史长河里,齐多夫定的地位可了不得!它是第一个被批准用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1987年3月19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批准该药上市。21年弹指间。它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治疗艾滋病的首选药之一,就是在老美这样的超发达国家,5个月前它也是首选药物之一,现在排在次选核苷类药物第一名。
齐多夫定片剂每片300毫克,胶囊每粒100毫克,口服液每毫升10毫克,另外还有注射液在中国大陆拿不到。300毫克齐多夫定和150毫克拉米夫定加工在一起,成为一片药,就是大名鼎鼎的双汰芝;双汰芝再加上300毫克阿巴卡韦加工在一起就成了三协韦(暂时在大陆拿不到)。
齐多夫定服用不受食物限制,**服用方法是每次300毫克,每天2次;或者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口服液是专为儿童准备的,服用方法根据儿童体重或体表面积不同而不同。
齐多夫定最常见和最受关注的副反应是对骨髓的抑制,主要是贫血和白细胞减少,治疗前CD4计数越低、服药剂量越大和服药疗程越长、同时应用可以抑制骨髓的药物,如更昔洛韦、干扰素、病毒唑等、更容易出现。治疗期间要注意化验血常规。别的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痛、指甲色素沉着、乳酸酸中毒、脂肪肝、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脂肪萎缩等,但发生率较低。
齐多夫定一直以来都是首选抗HIV药物,但今年初美国人把它降为次选药物。为什么呢?原因有二;1. 齐多夫定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而血细胞是骨髓产生的,所以齐多夫定降低白细胞从而影响CD4细胞(它是白细胞的一种)上升。有的患者说:我的病毒检测不出了,为什么CD4细胞长得不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你可能用的是齐多夫定。2. 齐多夫定也可以造成脂肪萎缩,虽然比司他夫定轻一些,但是比替诺福韦和阿巴卡韦重多了。美国人因此把替诺福韦和阿巴卡韦作为了首选的核苷类药物。
齐多夫定经常和拉米夫定一起用,这两种药还做成了一片合剂。这是因为当病毒对拉米夫定耐药后反而对齐多夫定更加敏感。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羟肌苷,英文简称ddI,1991年10月在美国上市,它是第二个问世的艾滋病抗病毒药去。
有肠溶胶囊、咀嚼片、溶液和散剂4种剂型,国内主要有咀嚼片剂和散剂(粉末),目前散剂已基本淘汰。**服用方法根据体重不同而稍有不同,体重大于60公斤的患者每次服用咀嚼片剂200毫克,每12小时1次;体重小于60公斤的话则每次125毫克,每12小时1次。儿童服用方法如下:2周~8月龄婴幼儿每次100毫克/m3体表面积,每12小时1次;大于8月龄儿童每次120毫克/m3体表面积,每12小时1次。因为胃酸破坏该药,咀嚼片里含有抗酸剂来对抗胃酸,所以咀嚼片剂必须在嘴里嚼碎后吞咽,不能像吃其它药片一样整片吞咽。如果整片吞咽,药片里面的抗酸剂不能及时释放出来对抗胃酸,这样疗效受影响。由于食物能促进胃酸分泌,所以该药需要空腹服用,具体说就是饭前至少1小时或饭后至少2小时服用。但是肠溶胶囊却可以不受食物限制,因为它不在胃内消化,胃酸不影响它。
该药不良反应也较多,基本上同司他夫定,特别是和司他夫定一起用时,不良反应严重,一般不要合用。该药比较特殊的是它可以引起视物模糊。
因为该药结构和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都不同,所以一般来说当病毒对这3种药物耐药时,可以用去羟肌苷代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国目前把去羟肌苷用作二线药物,这是合理的。用作二线药物并不是说这个药物没有齐多夫定和司他夫定好,我倒觉着如果不是考虑到把它留作二线药物的话,它应该取代司他夫定作为一线药物的。在美国,它和齐多夫定都是一线治疗里的次选药物。
我国**艾滋病患者的二线方案选择的是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这是很好的方案。但是,替诺福韦的来源是个问题。我认为,如果以前没有用过去羟肌苷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用去羟肌苷代替替诺福韦组成二线方案。因为替诺福韦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所以我国儿童的二线方案选用的是阿巴卡韦+拉米夫定+克力芝或者阿巴卡韦+去羟肌苷+克力芝。第一个方案是没问题的,但是第二个方案里阿巴卡韦与去羟肌苷一起用就有些问题了。这2个药物都属于嘌呤类核苷类似物,另一个核苷类似物就是替诺福韦。2个嘌呤类药物的合用一般是不行的,临床研究表明,替诺福韦+去羟肌苷或者阿巴卡韦+替诺福韦的组合是失败的,要么毒副作用大,要么治疗效果差。阿巴卡韦+去羟肌苷的组合没有进行过临床研究,也许是考虑到结果可能和前面2个组合类似,不会有好结果。我曾请教过美国的艾滋病专家,他们认为最好不要把去羟肌苷和阿巴卡韦组合在一起。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罢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我们的方案是一样的,也是建议阿巴卡韦与去羟肌苷合用。但我个人认为此时不如保留拉米夫定(虽然已经耐药),和阿巴卡韦、克力芝一起组成二线方案。


话说抗艾滋病毒药物(3):司他夫定
发表者:李在村 (访问人次:1667)
司他夫定,英文简称d4T,1994年6月在美国上市。有胶囊和粉末2种形式,粉末是用来配置溶液供儿童服用的。要注意胶囊有2种,每粒含量分别是15毫克和20毫克,千万不要搞混了。像服用去羟肌苷一样,**也是按体重服用。体重大于60公斤的每次40毫克,体重小于60公斤的每次30毫克,都是每12小时1次。也有专家建议不管体重多少都按每次30毫克,每12小时一次服用,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而疗效不受影响。但是,这种观点没有得到公认。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药。它不良反应比较多,例如周围神经炎、胰腺炎、乳酸酸中毒等。服用时间长的患者还可以出现脂肪萎缩,主要是面部、四肢和臀部脂肪减少,人瘦得不成样。我碰到许多患者,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她们因脂肪萎缩而痛苦不堪。
对于以前没有治疗过的患者,不要首选这个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和我们国家虽然也把它列入一线抗病毒药物,但都不是首选。美国就不用说了,人家是富人,咱比不了。现阶段,我国的情况是尽量首选齐多夫定,如果实在不能用齐多夫定,再考虑司他夫定。
当服用司他夫定引起脂肪萎缩的时候,换用齐多夫定没有什么效果。尽管如此,在现阶段的我国,还是主张换用,而不是停药。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旦替诺福韦进入中国,也许司他夫定也该退休了。但是,现在还不行。在边远地区,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司他夫定甚至比齐多夫定还有优势呢。因为服用该药的头几个月不良反应比齐多夫定少,特别是不会引起贫血,不用进行化验检查。



话说抗艾滋病毒药物(2):拉米夫定
发表者:李在村 (访问人次:2562)
拉米夫定,英文简称3TC,商品名益平维,1995年11月被批准用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在中国,它可是赫赫有名的一个药。葛兰素公司生产的贺普丁就是拉米夫定,不过贺普丁每片含拉米夫定100毫克,是用来治疗慢性乙肝的。
在艾滋病领域,它也堪称明星药物。艾滋病人第一次抗病毒治疗方案里几乎都含有该药。当然,该药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药恩曲他滨(简称FTC)代替。这两个药的结构、作用机理、疗效、耐药等均类似。
拉米夫定有片剂和口服液2种形式,片剂每片含300毫克,也有含150毫克的,但国内数量较少,主要用于儿童治疗。口服液每毫升含10毫克拉米夫定,也是用于儿童治疗。成年人服用方法为每次300毫克,每日1次;也可以每次150毫克,每12小时1次,但一般推荐每天一次的服药方法,这样比较方便。儿童服药剂量因体重不同而不同,为每次4毫克/公斤体重(最大不超过每次150毫克),每12小时1次。需要注意,儿童不能采用每日1次的服药方法。服用该药不受食物限制。
艾滋病毒比较容易产生对拉米夫定耐药。但是,耐药以后的病毒毒力较弱,而且这种病毒对齐多夫定会更敏感。这也是为什么齐多夫定经常和拉米夫定一起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发生治疗失败后换药的时候一般都继续保留拉米夫定。国外做过一个试验,发现即使治疗失败了,保留拉米夫定也有好处。试验是这样的:患者使用包含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把患者分为2组,一组停用所有药物,不再治疗;另一组仅保留拉米夫定,停用其它药物。一年后发现保留拉米夫定的这一组患者病毒反弹较慢而且CD4下降也较慢。
拉米夫定是比较安全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程度轻微。但是,它也可以引起乳酸酸中毒(合并脂肪肝),有致命危险,只是发生率极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同时合并艾滋病和慢性乙肝,当乙肝需要抗病毒治疗而艾滋病暂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时候,不要用拉米夫定来抗乙肝。因为抗乙肝时拉米夫定用100毫克,这个药量不能充分控制艾滋病毒(当然了,艾滋病也不能只用一种药物治疗),这种情况下艾滋病毒容艾滋病生对拉米夫定的耐药,以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再用拉米夫定就不大管用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美国人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如果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只要治疗乙肝就要同时治疗艾滋病,而不管CD4和病毒载量高低。另外,艾滋病合并乙肝的病人治疗艾滋病时选用了拉米夫定,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停用拉米夫定时乙肝病情有可能加重,需要严密监测。


做子女的,为父母计,再多的问题都不算多。

一般来说,肝功能异常到一定程度(譬如出了黄疸、转氨酶高于200等),就要停止抗病毒治疗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安全起见,我也建议你母亲停药。

为了防止耐药的发生,先停奈韦拉平是对的。像你母亲这个情况,一块儿停也行。因为肝功能损害比较重。

司他夫定肯定可以替代齐多夫定。更好的药物是替诺福韦,不知您那儿有没有。

施多宁可以代替奈韦拉平,但得等肝功能恢复后再用。







美国又上市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发表者:李在村 (访问人次:3063)
2011年5月2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一种新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rilpivirine(TMC278, 商品名edurant)。它和奈韦拉平及依非韦伦属于同一类药物,都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和依非韦伦做的对比研究中发现,该药抗病毒效果良好,治疗48周有8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检测不出。但是,治疗前病毒载量高于10万的患者的疗效要低于病毒载量低于10万的患者。而且,与依非韦伦相比,发生治疗失败时,HIV对该药更容艾滋病生耐药。
该药常见不良反应是抑郁症、失眠、头痛和皮疹。该药总体耐受性良好,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的患者少于服用依非韦伦的患者。
该药每天只服用一次,食物对它无影响。
还有一个好消息。目前正在进行有关该药和Truvada做出复方制剂的研究。今后,这2个药物(事实上是3个药物,因为Truvada是TDF和FTC的合成制剂)就可以做出一片,每天可以只吃一片药了。
有评论认为该药有可能会取代依非韦伦。但我个人感觉依非韦伦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



美国更新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
发表者:李在村 (访问人次:3290)
2011年1月11日,美国DHHS更新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最重要的变化我认为是病毒学失败的定义。以前认为是抗病毒治疗24周病毒载量仍高于50为病毒学失败,现在认为高于200是病毒学失败。
另外一个变化是关于CD4计数的复查。新指南认为:如果病毒载量控制良好(检测不出)而且CD4计数较高(高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危险水平),则CD4计数可以每6个月到12个月复查一次,除非出现新的临床状况。



两种化合物可抵抗艾滋 新型抗艾药有了结构基础
发表者:李在村 (访问人次:4927)
  据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网站2月3日报道称,该所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两种化合物,可作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的新的结合点位,从而为开发出疗效更好、更抗耐药性的新型艾滋病药物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将刊登在3月出版的《化学生物学和药物设计》杂志上。
  蛋白酶抑制剂是艾滋病治疗中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通常情况下,HIV蛋白酶的形状会表明它的功能。在自我复制过程中,病毒会制成一种长的蛋白链,而蛋白酶会将其碎裂为更短的片段,以使新的HIV病毒粒子最终装配成功。
  蛋白酶分子两侧生有两个剪刀样的襟翼,通过襟翼的开闭来完成从长蛋白链上分离出片段的任务。目前的HIV蛋白酶药物,即是模仿HIV蛋白酶链的某些区域(如裂解位点)的形状,与蛋白酶中空部位的活性位点绑定,从而使蛋白酶失去效能,阻止HIV产生新的传染粒子。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亚瑟·奥尔森实验室的研究助理亚历克斯·L·佩里曼,用计算机对一种具有多重抗药性的变异HIV毒株(V82F / I84V)的运动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抗药性蛋白酶分子的襟翼比普通蛋白酶分子的襟翼会开放更多,且更灵活。当药物进入活性位点绑定凹槽时,要关闭襟翼就需要更多的能量,而目前的药物却无法提供这些能量。其结果是药物不会停留在绑定位点,凹槽还是会被HIV蛋白链所用,从而产生新的传染粒子。
  通过模拟实验,佩里曼及同事确定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如同控制剪刀开闭需要在剪刀柄上施力一样,佩里曼设想,新药物应该能与蛋白酶两侧的可选位点绑定,从末端抑制襟翼,给抗HIV药物以足够的帮助来关闭襟翼,使蛋白酶失效。这些化合物应该是一种“变构片段”,具有小分子结构,可转变分子的力学特性。
  为找到这种化合物,在过去几年里,佩里曼研究小组对数百个化合物片段进行了筛选。他们首先对分子的不同构象进行晶化处理,然后从这些晶体中筛选出一组片段,通过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SSRL)来判定它们中哪一个具有所需的结构特点。最终,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采样——片段2-甲基环乙醇和吲哚-6-羧酸。通过附加x射线结晶实验证实,这些片段的确会与蛋白酶的新位点绑定,从而会改变蛋白酶的结构偏好。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戴维·斯托特指出,该研究能使科学家窥探到一个对抗HIV蛋白酶的全新药物设计方法。研究表明,蛋白酶分子具有两个非活性位点绑定凹槽(变构部位),可用来开发对抗HIV的耐药性的新战略。
  佩里曼则称,实验证实了计算模型假设,即HIV蛋白酶具有除活性位点外的表面凹槽,可将药物绑定。以这些位点为靶点的药物可使现在的活性位点抑制药物更有效。而将非活性位点作为药物标靶的战略对其他疾病也有效果,尤其是当存在基因突变导致抗药性出现时更是如此。这两个新化合物十分微小,仅是“片段”,因此目前还不能指望它们成为强力抑制剂。但这是一个开始,佩里曼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奠定了结构基础。(来源:科技日报 刘海英)
股票软件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为防艾公益性网站,志愿者建议仅供参考,请以医院诊断为准,感谢优尔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寄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艾家园 ( 粤ICP备20006108号

GMT+8, 2024-12-22 20:57 , Processed in 0.14750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