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艾滋病(AIDS)除具有全身病变和体征外,口腔黏膜的病损,越来越引起口腔医师的重视,国内有许多艾滋病口腔病损报道[1,2,3],许多AIDS是以口腔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2005年7月~2008年12月间共收治301例AIDS患者,其中有106例有口腔表现,口腔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有2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7月~2008年12月本院感染病科共收治301例AIDS患者,其中106例有口腔病损,男性71例,女性35例,年龄:24~95岁,平均年龄36±16岁。传播途径:静脉吸毒62例,异性性传播42例,输血2例。
1.2 临床检查 AIDS口腔病变106例患者HIV抗体阳性,经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WB)确证,均符合我国2001年艾滋病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查HIV抗体而确诊为AIDS。由感染科和口腔科医师完成全部病例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内容:三大常规、B超、胸部X线片、CT、MRI,个别病例还需进行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和脑脊液医学检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均做真菌培养,观察念珠菌生长情况。
1.3 治疗方法
1.3.1 AIDS口腔病变的治疗 根据感染的细菌、真菌、病毒,首先控制机会性感染,再考虑实施规范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本组106例患者,行HAART治疗者32例。
1.3.2 口腔局部治疗 实施HAART治疗的患者,大多数可出现不同程度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患者贫血,血小板少症状,口腔局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进一步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利于HAART规范顺利进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除保持口腔清洁外,抑制霉菌生长。由医生协助,用30ml/L过氧化氢液棉签轻轻擦拭口腔黏膜表面的病损,清除口腔内异常分泌物,坏死物、食物残渣、软垢等,动作轻柔、准确,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口腔清洁1次/d。清洁后用5%碳酸氢钠漱口,每次含漱1min,再用制霉菌素100~200万单位研碎与甘油调和,涂布病损,2次/d。
2 结 果
301例AIDS患者共发现106例口腔病损,发生率为35.2%(106/301),其中口腔表现首发症状的有28例,占26.4%(28/106)。口腔病损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75例,占70.7%(75/106),首发症状20例,占26.6%(20/75),毛状白斑18例(10例伴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AIDS相关牙周病12例(5例伴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单纯疱疹性口角炎10例,非特异性口腔溃疡6例,未发现口腔肿瘤(卡波济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考虑与本地区AIDS临床谱中机会性肿瘤少见有关。大部分患者均有发热,咳嗽、消瘦、乏力、腹泻等症状,伴有肺结核,卡肺氏囊虫肺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肺炎等常见的机会性感染。106例患者中T淋巴辅助细胞(CD4)计数检测,CD43个/ul~297个/ul,平均95±85个/ul,CD450个/ul者达45例。75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取舌背等病损区刮除物进行真菌培养,全部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