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61|回复: 1

有病的坚持 无病的祝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2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艾滋病治疗开辟了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新途径
  本报讯 (记者王伟琳) 9日,哈工大生命学院教授、博士导师黄志伟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目为《艾滋病病毒 Vif“劫持”人CBF-β和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同时《自然》杂志《新闻与视点》栏目撰文对该项研究进行了重点推荐。据悉,该项研究是人类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第一次成功揭示了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破解了这一领域30余年的谜团。
  “艾滋病病毒的9大基因中,Vif是其毒力因子,可以说是针对人类进化而生的,作用就是在人体免疫细胞内进行病毒生成和复制。30多年来,人类对艾滋病一直没有有效疗法,关键在于Vif的结构未被破解。”35岁的黄志伟教授说。
  解析Vif的结构是世界顶级结构生物学家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但一直没有人成功。黄志伟教授研究组成立于2012年3月,该课题的第一个实验是从2012年7月开始,历时1年多即取得该成果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Vif的五元复合物结构,以及Vif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黄志伟说,这为艾滋病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将艾滋病治疗从“鸡尾酒式”的混合用药方式,转向设计靶向治疗药物。“艾滋病病毒好比是一把锁,该项研究的成功就是勾画出了锁的构造,为生产出‘治疗药物’这把开锁的钥匙提供了结构基础。”据介绍,该项研究成果对人类最终攻克艾滋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也标志着中国在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最前沿。
  黄志伟透露,该研究组已与国内高校药物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进入艾滋病靶向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研发阶段。

  《自然》杂志刊载的结构图

股票软件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艾滋病治疗开辟了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新途径    本报讯 (记者王伟琳) 9日,哈工大生命学院教授、博士导师黄志伟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目为《艾滋病病毒 Vif“劫持”人CBF-β和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同时《自然》杂志《新闻与视点》栏目撰文对该项研究进行了重点推荐。据悉,该项研究是人类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第一次成功揭示了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破解了这一领域30余年的谜团。    “艾滋病病毒的9大基因中,Vif是其毒力因子,可以说是针对人类进化而生的,作用就是在人体免疫细胞内进行病毒生成和复制。30多年来,人类对艾滋病一直没有有效疗法,关键在于Vif的结构未被破解。”35岁的黄志伟教授说。    解析Vif的结构是世界顶级结构生物学家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但一直没有人成功。黄志伟教授研究组成立于2012年3月,该课题的第一个实验是从2012年7月开始,历时1年多即取得该成果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Vif的五元复合物结构,以及Vif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黄志伟说,这为艾滋病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将艾滋病治疗从“鸡尾酒式”的混合用药方式,转向设计靶向治疗药物。“艾滋病病毒好比是一把锁,该项研究的成功就是勾画出了锁的构造,为生产出‘治疗药物’这把开锁的钥匙提供了结构基础。”据介绍,该项研究成果对人类最终攻克艾滋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也标志着中国在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最前沿。    黄志伟透露,该研究组已与国内高校药物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进入艾滋病靶向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研发阶段。    《自然》杂志刊载的结构图
股票软件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为防艾公益性网站,志愿者建议仅供参考,请以医院诊断为准,感谢优尔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寄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艾家园 ( 粤ICP备20006108号

GMT+8, 2024-11-24 19:07 , Processed in 0.15855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